语言应用

行业语言文化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应用 > 行业语言文化 >

推进“一带一路”需提升国家语言意识

来源: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  |  发布时间:2017-08-06 23:15:37  |  浏览次数:

  【说语话文】
  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其核心内容是与沿线沿路国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为达此目的,首先应当实现“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
  “五通”的基础是语言互通。我很赞同李宇明教授提出的“‘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这一观点。因为,没有语言互通,政策难以沟通,更谈不上“民心相通”,也会影响“贸易畅通、货币流通”。
  要让语言为“一带一路”构想铺路,光靠语言学工作者是办不到的。这首先需要上上下下,特别是国家层面树立并增强语言意识,认识到个人和国家的语言能力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特别是认识到国家的语言能力已关涉到国家软硬实力的提升,关涉到国家的安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
  信息化时代,国家语言能力与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资源的储备、利用、保护的能力,国际空间开拓的能力,以及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成正比。任何国际交往和国际利益的争取与维护,都需要有很强的语言能力的支撑。
  如今乃至今后国际的激烈竞争,不仅包含着语言人才、语言技术的竞争,而且包括语言意识、语言规划的竞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从战略高度来对待语言问题。以美国为例,本世纪以来先后出台了《国家外语能力行动倡议》(2005)、《国防语言转型路线图》(2005)、《语言与区域知识发展计划》(2006)、《国家安全语言计划》(2006)、《国防部语言技能、区域知识和文化能力的战略规划:2011—2016》(2011)等一系列重大语言政策和举措。
  遗憾的是,从2013年“一带一路”构想提出至今,一些国家层面有关“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报告,如外交部张业遂副部长在2014年3月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所作的题为《建设‘一带一路’打造中国对外开放升级版》的专题报告,中国社科院边疆研究所李国强研究员在今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所作的报告,都未见提及语言问题;同时,由非语言学界学者专家所撰写的专著《“一带一路”年度报告》和《说“一带一路”》也未谈到语言问题。
  如今,语言学界已经动了起来,仅2015年就举办了6次相关专题学术会议或论坛,发表、出版了一定数量的论著。可喜的是,2015年12月11日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也召开了“‘一带一路’语言资源建设座谈会”,了解有关部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资源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
  “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开始,国家应尽快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着手制定总体的“一带一路”语言规划。“一带一路”建设前景光明,语言为“一带一路”建设铺路的工程会尽早落到实处。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  新闻动态  |  会员风采  |  语文建设  |  语言应用  |  语言博览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6  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楼院610室  电话:010-84504550
京ICP备1604035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