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在数字化时代如何保护语言多样性

来源: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  |  发布时间:2016-07-27 13:54:13  |  浏览次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4年02月19日 12:09    作者:毛莉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2月21日是第15个“国际母语日”。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多语种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国际母语日的目的。语言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沟通,更是文化和身份认同的重要基础之一。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快速推进,人类对科技依赖程度的加深,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的角色被再次强化。在当今世界,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设备绝大多数使用的语言是英语,少数民族语言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威胁。但如果正确使用科技手段,能否扩大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播范围、促进语言的多样性?2月17日,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的语言学学者杰里米·柯林·伊凡斯(Jeremy Colin Evas)在学术资讯网站“对话”(the Conversation)刊文,对数字化时代的少数民族语言生存之道进行了分析。
 伊凡斯认为,语言技术、语音处理工具最终可能成为连接不同语言之间的桥梁,但目前的技术仍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虽然有诸如自动翻译系统这样的工具,但目前这样的翻译工具可翻译的语言大多只包括法语、西班牙语之类的大语种。大多数自动翻译工具并不能进行深层次的语法、结构匹配,只能在人类已有的翻译文本库中自动匹配,它所依靠的是不精确的统计方法。翻译文本库越大,自动翻译工具越有用。对于翻译文本库小得多的少数民族语言来说,自动翻译工具发挥不了太大作用。“如果要用技术手段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下一代自动翻译工具必须要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语言结构属性分析。”
 语言在交流中存在。少数民族语言大多是在私人场所,在朋友、家人之间使用。过去,人们在非正式场合中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方式大多是“说”,而在数字时代的今天,这种使用方式更多地变为“写”。过去人们往往当面“说着”聊天,而现在更多通过邮件、即时通信工具、社交媒体“写着”聊天。这些即时通信工具、社交媒体使用的语言默认为大语种、特别是英语。伊凡斯表示,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想要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聊天变得更加困难,这无疑增加了少数民族语言的脆弱性。
 不过,已经有热心人在尝试改变这一状况。欧洲有大约5500万人讲欧盟官方语言之外的语言。在英国,除英语外,还有很多人讲威尔士语、爱尔兰语、苏格兰盖尔语等语种。一项威尔士语测验标准于2011年在威尔士议会上通过,确立了威尔士语与英语在威尔士同样的官方语言地位,威尔士语的网络使用状况得以改善。例如,一些志愿者在流行的社交媒体上增加了威尔士语版本的界面。
 “语言技术还能起到社会粘合剂的作用。”伊凡斯表示,过去,如果一个少数民族语言使用者搬离了他的族群聚集区,他继续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机会将大大减少。而现在,他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交流工具和他的族群继续保持联系。放眼当下,越来越多的来自不同地域的社会个体正以虚拟社区为平台,以网络应用为工具,以相同的兴趣爱好为纽带,进行多层次的传播互动,建构起灵活而不失稳定的趣缘文化共同体。共同的语言也可能是形成这种文化共同体的驱动原因之一。“因为共同的语言,你可以和相距万里的人成为朋友。这在20年、甚至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伊凡斯在文章最后说,对于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来说,科技同样是把双刃剑。如果不做出努力,语言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强化大语种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压缩少数民族语言存在的空间。(编译/毛莉)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  新闻动态  |  会员风采  |  语文建设  |  语言应用  |  语言博览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6  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楼院610室  电话:010-84504550
京ICP备1604035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