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博览

世界语言知识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博览 > 世界语言知识 >

瑞士汉学家:中国古代智慧可助力全球治理

来源:参考消息  |  发布时间:2018-01-25 15:52:40  |  浏览次数:


      参考消息网1月24日报道(文/聂晓阳)瑞士知名汉学家胜雅律近日接受参考消息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古老的智慧在今天依然充满活力,将帮助各国领袖和精英应对未来挑战,为改善全球治理提供智力支持。

  上世纪70年代曾在华留学的胜雅律2017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瑞士之道》。在书中,胜雅律认为,瑞士成功故事背后的生存和发展哲学,与《道德经》中的智慧不谋而合。他说,在中世纪时期,瑞士也曾经有过扩张争霸的野心,但是在1515年的一次对外战争中败北后,瑞士当政者果断放弃了这一野心,最终不但历经数世纪保全了国家,还创造了小国发展的奇迹。他说,“这一过程恰恰符合老子对强大和弱小的辩证观点——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即表面强大必然摧折,看似柔弱却能保持生机。瑞士正是放弃了对‘广大’和‘强霸’的追求,才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胜雅律说,就像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的对立统一思想一样,瑞士在其国家治理中特别重视调和各种对立的因素,促使德、法、意等不同语言区的民众和谐相处,这也是瑞士成功故事背后的重要原因。

 

 

  胜雅律认为,中国人古老的智慧同样也值得当今世界其他国家借鉴。例如,老子的“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就是说国与国之间能否和平相处,关键在于大国能否像江海一样“谦居下位”,能否做到不以大压小、恃强凌弱。在一个没有霸权的世界里,各国更能和平共处,弥合分歧,共同缔造更加美好的“共同未来”,而这正是今年达沃斯论坛的主题。

  胜雅律对《孙子兵法》也非常有研究。1988年,胜雅律出版了一部有关“三十六计”的书籍。此后的20多年里,他陆续出版了多本关于中国古代谋略的著作。胜雅律说,中国古代所谓的“谋略”,既有西方思维中的战略、政策、计划的含义,又包含中国传统的计谋、办法和方针选择等内涵,是一个应该引起更多重视并且能够对当今全球治理作出更大贡献的中国智慧。例如,中国通过“一国两制”顺利收回香港,为全世界通过“谋略”解决争端树立了良好榜样。

  胜雅律认为,孙子之所以说“不战而屈人之兵”,而非屈“敌”之兵,就是因为这一智慧不但适用于战时,也适用于和平时期。因为只有在和平时期采取正确的政治方略,才能解决战争的深层次原因,消除战争爆发的隐患。这正是全球治理中最高明的智慧,即“善之善者也”。

  胜雅律还特别谈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在他看来,这个故事解释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拥有长远目标和计划。他说,中国对事务的规划周期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长得多。主要西方国家的战略规划跨度最长也不过是10年,但中国能够基于百年甚至更长时间进行计划。

  他说,制定长远规划是中国谋略智慧的一部分。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长远目标和计划,与中国开展合作的国家和民众才会感受到一种“高度的规划上的保障”。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  新闻动态  |  会员风采  |  语文建设  |  语言应用  |  语言博览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6  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楼院610室  电话:010-84504550
京ICP备1604035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415